close

【二胡】


二胡為弓弦樂器,其聲音可以持續不斷,強弱自如,很能夠表現喜怒哀樂的情感 ,過去主要盛行於長江中下游一帶,所以又稱為南胡,為最普遍的中國擦弦樂器,多用於民間絲竹音樂演奏或民歌,大量被使用在戲曲伴奏上,如京劇,淮劇,越劇,崑曲,湖南花鼓戲,黃梅戲等,在二十一世紀初由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先生融合西方音樂理論、演奏技巧,對傳統民間的胡琴加以改革,統一二胡定弦又寫了十大名曲,並開始發展敘事曲、協奏曲等大型二胡曲目之後,二胡才從中脫穎出來,跳脫專為戲曲伴奏的角色,成為一項獨奏樂器逐漸而登上舞台。二胡的表現力豐富,可以模仿人聲、鳥聲甚至打擊樂器的音響。



【中胡】


「中音二胡」的簡稱,中胡定弦比二胡低一個純五度,為樂團中音部份的弓弦樂器,型制與南胡相同,琴筒比二胡大些,琴桿比二胡長,音色渾厚低沈,廣闊飽滿,多用於中音伴奏或合奏 ,被廣泛使用於國樂團的樂隊配置中,幾乎很少獨奏。中胡不宜演奏快速的華彩樂段,亦不能撥弦演奏。



【高胡】


「高音二胡」的簡稱,原流行於廣東地區又名粵胡。高胡的構造、製作和用料與二胡基本相同,最大的區別是琴筒較細,由二胡改造而成的高音胡琴,為粵劇裡的主要樂器,音質清脆高亢、透明,聲音穿透力強,傳統的高胡在琴馬底下沒有墊布,也沒有琴托,演奏時兩腿夾持琴筒,以控制音量,減少沙音,須由兩腿夾的鬆緊度和左腿蓋住琴窗的百分比來控制琴的音色,通常在琴和腿之間必須墊布,布的材質與厚度和音色有很大的關係,現代的高胡經過改良之後,已經有了琴托,演奏方法和二胡一樣,在國樂團中則是重要的高音拉弦樂器。



【板胡】


分為高音板胡、中音板胡和低音板胡,又名秦胡、胡呼、梆子胡、大弦、瓢等,與其他胡琴有較多的不同處,板胡沒有琴筒,音箱是由椰子殼作成,質地堅硬,利於共鳴,正面不蒙蟒皮而以薄梧桐板代替,音量大,聲音尖而高,指距小,音越高越不容易抓準,板胡很少演奏多音符的連弓,亦很少連續倒把。



【京胡】


從胡琴的基礎上改製而成,音量非常大,早期的京胡用軟弓子拉弦(即弓毛鬆軟),使用這種弓演奏,有一種特殊的碎弓效果,演奏技巧也是非常高的,十九世紀後才出現硬弓,而硬弓的發音則剛勁、嘹亮。京胡的琴筒由竹筒製成,琴皮不是蟒蛇皮所製,而是由青蛇皮製成,青蛇皮比蟒蛇皮薄,聲音清脆響亮,既尖又高,為乾隆末年隨著京戲的形成,做為京戲的伴奏,一般的京劇大約會用到兩把京胡伴奏,京胡可以說是京劇伴奏樂的靈魂,不過京胡只限於京劇伴奏,並沒有什麼獨奏曲,也因為京胡音色奇特,並不適用於現代國樂團。傳統奏法為不換把,只張指。



【革胡】


革胡是一種音量較大,音域較廣的低音拉弦樂器,琴弓與琴弦可分離。定弦則與大提琴相同,有指板,撥弦效果甚佳。 琴橋在共鳴箱的側面而非正面,共鳴效果較弱,琴皮的面積大,由蟒蛇皮蒙成,曾經為國樂團裏唯一的低音樂器。指板,琴橋,弓子,定弦等,都和大提琴相同,近年來已逐漸被淘汰,大多改用大提琴作為樂團的低音樂器。


 


【倍革胡】


低音革胡外型與革胡相似,型體比革胡更巨大,而音域同低音大提琴,著重在弦樂低音部的力量。



【三弦】


三弦是古老的彈弦樂器,又名弦子,有三根弦,故名「三弦」。 是由鼓頭、琴桿、琴頭及軫子等部組成。琴桿即指板部分比較長,琴身兩面蒙以蛇皮。傳統三弦有大小兩種,小三弦又稱曲弦,因伴奏昆曲而得名,流行於南方,故也稱南弦,屬高音樂器,大三弦又稱大鼓三弦、書弦,因伴奏大鼓書得名。流行於北方,用於北方單弦、大鼓書等說唱和曲劇、呂劇伴奏、器樂合奏,在曲藝伴奏中居主弦地位。三弦的音量較大,音色獨特,堅實、明朗清脆而響亮,適於演奏有特性的旋律。左右手的基本演奏指法有彈、挑、搓、輪、吟、揉、滑指等...南方多用小三弦,北方多用大三弦,用於說唱伴奏 ,由於其聲音鏗鏘有力,在樂隊合奏中,常用來加強節奏效果,也是一種極富特色的獨奏樂器。


 
【琵琶】


琵琶是以演奏技巧之相聲詞而取的名,是彈撥類樂器。琵琶的外形有琴頭,軫子,山口,琴相,琴品,弦和覆手。在東漢初以前,並不是普及的樂器,至多只在民間流行。當時稱批把,以手推為批,以手卻為把,後從木字旁,表示它是木質樂器,魏晉時期易為琴字頭為琵琶,把它歸之於琴、瑟一類的樂器。 近代琵琶也增加到六相二十四品,有十二個半音,可轉十二個調,擴大了音域和音量,琴絃也由絲絃發展成鋼絲絃或尼龍纏鋼絲絃,使音色更加明亮,除新創許多技巧 外,還引進了西洋和絃運用等技巧,顯著地提高了琵琶的表現力。琵琶的形製從古時的犁形音箱、曲頸、四弦、四相發展而來。今日琵琶不僅是優秀的獨奏樂器,也是樂隊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。



【阮】


阮是中國的一種彈撥樂器,阮在古代一直被叫做“秦琵琶”,由琴頭、琴桿和琴身三個部分組成。近年來隨著中國對民族樂器的重視,對阮進行了改革,研製出高音阮、中音阮、次中音阮和低音阮。中阮為中音樂器,音色恬靜柔和,富有詩意;在合奏中常擔任演奏旋律和插曲,具有動人的效果。大阮比中阮低五度,與西洋樂器中的大提琴比較相似,適宜映襯抒情的旋律,演奏單音或和弦時,能加強節奏,低音阮發音深沉而低侯,猶如西洋樂器中的低音提琴。



【柳琴】


柳琴因形狀像柳葉,所以又稱為柳葉琴。是蘇北魯南一帶的柳琴戲及安徽泗州戲的主要伴奏樂器。由琴頭、琴軸、山口、品,面板、琴腹、音窗、碼子﹐護板骨拴絲釘、琴托等部位組成。外形像琵琶,比琵琶略小,有四根弦,用賽璐珞板、塑料板或牛角、骨頭等制成的撥子彈奏,屬於琵琶類彈撥樂器,音色清脆、明快、音域寬廣、音量大。柳琴在中國音樂表演的領域裏扮演著各種各樣的角色,在民族樂隊中 ,柳琴是彈撥類樂器組的高音樂器,有獨特的聲響效果,在樂隊中擔任演奏主旋律效果最好,也可用來獨奏。


 


【月琴】


月琴因其共鳴箱形如圓月而得名,為昔日街頭乞丐、賣唱的彈奏樂器,所以又名「乞食琴」。北方戲曲使用單弦者稱北月琴,南樂使用雙弦稱南月琴,月琴是由阮演變而來,其結構和阮大致相同,有琴頭、琴頸、弦軸、琴弦等,琴身為扁圓形的共鳴箱,在面背板中間橫置兩道音樑,音樑中間有兩個音柱支立,以撥子彈奏,琴頸較為短小,在京劇伴奏中,與京胡、二胡配合,是唱腔的主要三件頭伴奏樂器。彈奏月琴使用撥片,有獨特的彈奏方式,尤其輪音與點挑的並用得宜,更富節奏感,是最具台灣特色的樂器之一。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unghwamusic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